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资讯医药卫生正文

SNP静脉给药可在数小时内改善症状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5-02-18 浏览次数:81
SNP静脉给药可在数小时内改善症状

即使将艾滋病考虑在内,精神分裂症可能仍是对人类影响最为恶劣的疾病。”这一论述出现于1988年。时至今日,精神分裂症仍是重大的医学挑战之一,尽管可供我们选择的药物越来越多,但仍有60%的患者无法产生足够的治疗应答。近年来,有人提出了一种新的精神分裂症治疗方式,即调节一氧化氮(NO)通路。在一项前临床试验中,硝普钠(SNP)静脉输注成功消除了苯环己哌啶(PCP)所诱导的大鼠精神病样行为及脑内c-fos表达。此后,我们设计了一项转化试验,以评估SNP这种一氧化氮供体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应。结果显示,SNP静脉给药可在数小时内改善受试者的症状(JAMA Psychiatry. 2013 Jul;70(7):668-76.)。

  这一研究建立在精神分裂症谷氨酸能假说的基础之上:包括氯胺酮及PCP在内的NMDA受体阻断剂可诱导类似精神分裂症的阳性/阴性症状、思维障碍及认知症状。NMDA受体由谷氨酸盐与协同激动剂D-丝氨酸及甘氨酸的一系列复杂的相互作用所激活,这一过程可导致钙离子的内流。钙离子与钙调蛋白结合,刺激神经元NO合成酶,进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生成NO。NO可激活鸟苷酸环化酶,增加环磷酸鸟苷(cGMP)的生成,反过来又可影响激酶级联、mRNA稳定性及翻译、转录因子及主要基因产物。使用氯胺酮及PCP阻断NMDA受体可减少NO的生成。

  近期,我们就SNP对小鼠日夜节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,这些小鼠均存在氯胺酮所诱导的精神病表现。结果显示,针对氯胺酮或生理盐水组的小鼠,我们可描绘出标准的睡眠-觉醒周期状态图,其中呈现出觉醒、快速眼动睡眠(REM)及慢波睡眠(SWS)常规的电位丛集分布模式。然而,对于SNP组小鼠,我们却无法将这些丛集分布分离开来,睡眠-觉醒周期模式存在一个诡异的破坏,如上图。

  此前Dzirasa等曾报告称,类似的睡眠-觉醒周期模式破坏出现于使用&alPHa;-甲基-L-酪氨酸(&alPHa;MT)处理的DAT-KO(多巴胺转运体敲除)转基因小鼠中。&alPHa;MT是一种酪氨酸羟化酶抑制剂,可抑制体内DA的生成。由于DAT-KO小鼠无法回收DA,它们的DA水平完全取决于新合成的量。使用αMT可抑制小鼠DA的合成,使其纹状体内的DA水平仅有正常同类的0.2%。这些动物随后接受了多巴胺前体左旋多巴处理,其REM睡眠的电位丛集模式被修复。

  因此,现在的问题是:作为NO供体,SNP能否影响多巴胺能神经传递,产生类似于DA剥夺动物所出现的睡眠-觉醒周期模式破坏。

  已有研究者对多巴胺与NO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描述。Lee及其同事报告称,与对照相比,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内NO水平下降,而为期6周的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利培酮治疗则可升高其NO水平,这一过程也伴随着精神症状的改善。近期的一项meta分析显示,与对照相比,服用抗精神病药的患者血浆/血清NO水平更高(效应值g = 0.663, 95%CI = 0.365-0.961, p<0.001)。还有研究显示,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,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cGMP水平升高。事实上有人推测,NO对多巴胺受体具有调节性抑制效应,可纠正前额叶皮质DA活性的下降,并通过反馈回路修复伏隔核及纹状体内过高的多巴胺能活性。有趣的是,Issy等于今年报告称,SNP可减弱苯丙胺所诱导的类似于精神分裂症的前脉冲抑制(PPI)变化,而苯丙胺恰恰为一种多巴胺能激动剂。

  SNP的抗精神病机制尚不明确。这一效应或许比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更快,因为SNP可调节NMDA-NO-cGMP。如果SNP对多巴胺通路的效应被未来设计更为精良的研究所确认,那么这种效应可能意味着谷氨酸盐及多巴胺之间令人兴奋的相关性,毕竟两者是目前精神分裂症领域研究最为广泛的神经递质。对于研发更为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,上述发现也可提供重要的线索。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
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